國際在線消息,政府加大交通投資是應對危機的必然選擇。歷史上看大規模投資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經濟危機來臨時各國普遍采用的手段。”10月17日于北京交通大學舉行的第五屆中國交通高層論壇上,發改委基礎司黃民司長介紹了我國綜合交通的發展及針對金融危機所采取的對策。黃司長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中國外部需求大幅萎縮,經濟運行壓力加大。經濟發展面臨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面對復雜、多面的國內外經濟形式、中央政府科學決策及時果斷調整政策取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迅速出臺應對危機促進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加快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重點領域建設,去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計劃新增投資1.18萬億,加上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共約4萬億,用于加強投資力度。4萬億投資中用于鐵路、公路、機場、水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的投資約1.5萬億。其中交通方面主要用于加快鐵路客運專線、煤運通道、西部、中西部機場等項目的建設。目前綜合交通新增投資發揮了擴大需求、帶動產業發展和促進就業的拉動作用,已取得初步成效。
黃民司長強調:現在多方面信息已經表明,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企穩向好態勢已成定局。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增多,回升、向好勢頭更加明顯。反應在交通方面多項指標都有提高。首先交通運輸生產形式止跌回升。第二,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較大,上半年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6510.6億,同比增長約60%,鐵路完成2319.6億,同比增長123.4%,公路完成3627億,同比增長49%、沿海完成297億,同比增長5.8%,民航同比增長5.2%。預計全面交通心目總投資有可能達到1.8萬億左右,同比增長35%左右。第三,交通的拉動作用已逐步顯現。由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度下游產業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新增基礎交通設施建設將起到較好作用。鐵路實施加快后將帶動消耗鋼鐵300余萬噸,提供300余萬個就業崗位。高速公路建設投入的投資為1.3到1.5,每一元交通投資為社會投資1800個直接就業機會,平均每公路高速公路建設直接形成約1千噸鋼材、9000噸水泥的銷售。民航、水運交通也同樣帶都消費。
黃民司長還從金融危機下如何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調整運輸結構方面做了分析報告。
第五屆中國交通高層論壇的主題為:“金融危機下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與會嘉賓就金融危機下我國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民航運輸、遠洋運輸的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演講;此次會議還邀請到德國、英國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參與,上午的主題報告結束后,50余名主題論文作者及特邀嘉賓圍繞“金融危機下的交通運輸發展理論與對策”、“交通中的能效和新能源”、“綜合運輸政策和管理”、“交通組織和優化”、“新技術和方法和應用”等主題進行了小組討論和交流。
中國交通高層論壇創辦于 2005 年,由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主辦,以往幾屆的成功舉辦為論壇贏得了廣泛的影響。目前已經成為一個“交融思想、開拓創新、引領前沿”的交通界的高水平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