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市機動車擁有量已突破150萬輛,如何緩解交通擁堵解決市民出行難問題,已成為市“兩會”的十大熱點問題之一。一直以來,只要經過梅林關和布吉關的人無不感嘆其擁堵和混亂,有人說梅林關上走一遭,好漢也會心膽寒。昨天,市交委主任張士明做客“兩會直通車”,積極回應網民的呼聲。
一年內不會啟動收取交通擁堵費方案
記者:目前深圳市機動車擁有量已突破150萬輛,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形勢,交通部門將如何應對?社會廣泛關注的擁堵費問題,有何新消息?
張士明:交通問題老百姓很關心,政府也很著急,作為交通主管部門我們的壓力也很大。我們既是交通主管部門,也是一名市民,每天也要面臨交通堵塞的問題,特別能感同身受。
前不久我們到香港學習考察,香港在這方面做得確實好。他們出讓一塊土地,開發商會先找專家對這塊土地周邊做好交通規劃和設計,首先考慮和解決好樓盤周邊的交通問題,再建房。我們的做法是反過來,先是開發商建好了房子,老百姓住進去遇到交通問題,才來找交通部門解決問題。交通規劃滯后,有時我們不得不像消防隊一樣到處“救火”。
我們預計,到年底深圳機動車擁有量將達到170萬輛,如何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新加坡有一個比較好的做法,就是對車輛收取交通擁堵費。目前收取交通擁堵費只是在研究階段。我覺得,交通擁堵費的實施必須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在明年6月155公里的地鐵開通后,再根據全市的交通狀況再決定是否啟動這個方法。
年內有望啟動地鐵三期建設
記者:絕大部分的市民都認同加快地鐵建設,才是緩解交通日益擁堵的根本措施。明年6月深圳所建的155公里地鐵將全部開通。至于深圳普遍關注的地鐵三期建設,目前進展如何?何時才能正式動工?
張士明:記得我1987年剛來深圳,坐公交還沒什么人。小孩子上學,我每天送他到車站,然后他就一個人坐車去上學,放學也是一個人坐公交回家,那時人少、治安也很好。過去五年深圳在道路建設上投入很大。我們算過一筆賬。前25年,深圳全市建了1576公里的道路。然后再過了5年即2009年底,我們的道路里程已達6147公里,在這5年我們建了4588公里的路。軌道交通也是飛速發展,2004年底軌道建設只有22公里,到了明年,我們的軌道總長就達到了177公里。
目前,深圳正處于交通的痛苦期,再過幾年情況就會大不一樣。等明年155公里的地鐵開通,繼而南坪二期、沿江高速、丹平路等打通后,交通壓力能有所緩解。與此同時,未來“十二五”期間地鐵三期建設的五條線路有望今年內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復,我們今年即將開展其中三條路線的建設,未來深圳的交通將進一步得到緩解。
今年安排96億推進特區外道路建設
記者:目前,特區內道路寬敞整潔,而特區外不少道路破舊不堪,請問大部制改革后交委在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特區內外一體化有什么新舉措?
張士明:大部制前各區政府都可以修路,導致特區內的道路標準不一樣,關外由于投入較少的原因,修建的道路標準低于特區內。大部制后,建設道路的職能都交給交委,今年是交委運行的第一年,我們將加速寶安、龍崗等地的道路規劃,現在正在抓緊寶安、光明等地的交通規劃。規劃一定要高標準,建設也要高標準。2010年,全市道路建設政府投資120億元,同時增長近40億,增幅近50%,其中安排在特區外道路投資近96億,同比增加44多億元,增長86%。
與此同時,將繼續加快高快速路網建設,加快建設連接特區內外的南坪二期、沿江高速、外環路等重點項目,力爭2013年建成七橫十三縱高快速路網體系,打通特區內外組團間聯系通道。 |